余光中
|
|
余光中(1928— ),原籍福建永春,南京出生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隨父母到過江蘇、安徽、上海、重慶等地,自稱為「江南人」。1947年入金陵大學讀書,1948年轉入廈門大學,開始發表詩作。同年隨家到香港。1949年遷往台灣,後入台灣大學外文系。畢業後任軍中翻譯員,後任教於台灣東吳大學、台灣師範大學。1958年入美國愛荷華大學進修,獲碩士學位。曾在美國、台灣和香港多間大學任教,出席世界不同地方的學術研討會。
五十年代與覃子豪等詩人創辦「藍星詩社」。曾主編《現代文學》和《文星》。參加過現代派詩歌論爭和鄉土文學論戰,為台灣兩次重要文學論爭的主將。創作有大量詩歌、散文和文學評論。出版有詩集《舟子的悲歌》、《白玉苦瓜》、《與永恆拔河》等;散文集《左手的繆斯》、《消遙遊》、《聽聽那冷雨》和《隔水呼渡》等;評論集《掌上雨》、《分水嶺上》等;另外翻譯有《梵谷傳》和王爾德《理想丈夫》、《不可兒戲》等作品。曾獲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、金鼎獎主編獎等。散文集《記憶像鐵軌一樣長》曾獲選香港電台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的「十本好書」選舉之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