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  介

  是次展覽由本校大學圖書館及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主辦,主要目的為弘揚中國文化及及促進京港兩地校際文化交流。展出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古籍善本共四十七種,部分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。

  中國歷史悠久,文化源遠流長,展品雖然只有四十七種,卻反映中國書籍從寫本至不同刻本的發展過程。所展有唐人佛經寫本兩種、宋刻本四種、元刻本四種及其他明清刻本及批校題跋本。古籍刻本有官刻本、私刻本及坊刻本,這次展覽尤以官刻本較為顯著,包括明代經廠本、清康熙內府本、清武英殿本及清同治、光緒年間官書局本。中國活字印刷技術始於宋代,比西方早了近四百年,今次展出共有四部明清兩朝刊刻的木、銅及金屬活字版書,其中清雍正內府銅活字本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》便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套銅活字本叢書。書籍墨色方面,中國印刷開始時只有墨色印本,及後發展至朱印本、朱墨色套印本及多色套印本,今次所展出的三部明清多色套印本尤具特色,其中明萬曆年間刻本《十竹齋畫譜》使用當時最先進的餖版拱花等製版印刷技術,完整地將繪畫中各種不同深淺的顏色表現出來;此外,清道光六色套印本《杜工部集》更用五種顏色印刷不同名家的評語,加上正文的墨色,共使用了六種顏色,是清代套版印刷的代表作品。

  尤其值得一提,名家、學者的批校題跋本向來備受重視,清中葉學者楊守敬居日本時搜得不少孤本秘籍,今次展品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《論語》二卷便是其一,該書已詳記於楊守敬所著的目錄學名著《日本訪書志》。天香書院刻本《論語》先由楊守敬收藏,輾轉歸李盛鐸,楊守敬及袁克文均有跋。其他展品又有傅增湘、董訥夫、胡適評點及題跋之典籍,能得睹此等有名家批點題跋的古籍,書上留著他們的墨跡、手澤,實令愛書人著迷。

  我們稱重要及藏書豐富的地方為冊府,北京大學圖書館就是著名的冊府,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,藏書逾五百三十萬冊,為國內大學歷史最悠久、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。北京大學圖書館過去接收了不少名人學者的珍藏,如江西李盛鐸的“木犀軒”藏書、湖南方功惠“碧琳琅館”的部分舊藏、浙江寧波馬氏兄弟馬裕藻及馬廉的藏書等,是次展覽亦有他們過去的珍藏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氏兄弟一門五傑─馬裕藻、馬衡、馬鑑、馬准和馬廉,他們曾任教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,五人聲名超著,時稱“五馬”,香港中文大學第二任校長馬臨教授即為馬鑑先生的兒子,馬鑑先生排行第五,曾應許地山之邀任教香港大學中文系。

 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古籍善本 848 種,共 14,018 冊。館藏不乏罕有傳世的珍本,如元刻本《小學書集成》、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,明嘉靖刻本《青湖先生文集》,明萬曆刻本《歐虞部文集》,清乾隆間文瀾閣寫本《中丞集》、《書影》等。另有多種朝鮮、日本稀見本子,亦為本館善本一特色,如朝鮮高宗二十年至三十八年 (1236-1251) 刻的《高麗藏》,共有一千三百四十一冊,公元 1502 年的朝鮮刻本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,日本寬文刻明和年日人久保亨的批校題跋本《東萊先生音注唐鑑》,日本元祿元年刻本《文章歐冶》等等。

 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近年得上海圖書館協助,編成目錄兩部,二零零二年更以先進科技設古籍善本書庫,並與上海圖書館聯合舉辦古籍善本展覽,所展出的《四庫全書》文瀾閣寫本、五代金字寫本《妙法蓮華經》及多種清代名人手翰,至今仍為文化界津津樂道。善本既有豐富的文物價值,透過介紹古籍善本的歷史,我們又可探討深邃的古籍世界,了解中國文化,這正是本校舉辦這次展覽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