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-60年代 |
1928年 |
重九日生於南京,祖籍福建永春。 |
1937年 |
抗戰初起,隨母逃離,輾轉抵達重慶。 |
1940年 |
入四川江北悅來場南京青年會中學。 |
1945年 |
抗戰結束,隨父母回南京。 |
1947年 |
南京青年會中學畢業。考取北大與金陵大學,因北方戰亂,入金大外文系。 |
1949年 |
轉學廈大,在廈門報上發表詩與評論。 |
1950年 |
五月來台,考上台大外文系。 |
1952年 |
台大畢業。《舟子的悲歌》出版。 |
1953年 |
入國防部聯絡官室服役,任少尉編譯官。 |
1954年 |
與鍾鼎文、覃子豪、夏菁等創立「藍星詩社」。 |
1956年 |
與范我存結婚。 |
1957年 |
《梵谷傳》與《老人和大海》中譯本出版。 |
1958年 |
六月,長女珊珊生。七月喪母。十月,赴美在愛荷華大學修文學創作,美國文學、現代藝術。 |
1959年 |
回台,任師大英語系講師。次女幼珊生。 |
1960年 |
詩集《萬聖節》、《鐘乳石》及《英詩譯註》出版。 |
|
|
1960年代 |
1961年 |
與梁實秋、張愛玲、宋淇等合譯之《美國詩選》在港出版。三女佩珊生。 |
1964年 |
詩集《蓮的聯想》出版。赴美,擔任Fulbright Visiting Professor。 |
1965年 |
四女季珊生。 |
1966年 |
回台,身任師大副教授。 |
1969年 |
美國教育部聘任科羅拉多州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。寺鐘學院客座教授二年。 |
|
|
1970年代 |
1971年 |
回台,升任師大教授。主持中視「世界之光」節目,推廣搖滾樂。 |
1972年 |
獲澳洲政府文化獎金,訪澳洲二月。轉任政大西語系主任。 |
1973年 |
主編政大《大一英文讀本》。教育部派赴漢城出席「亞洲文藝研討會」。 |
1974年 |
詩集《白玉苦瓜》、散文集《聽聽那冷雨》出版。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。 |
1975年 |
楊弦普余氏詩八首,在台北中山堂演奏,引發現代民歌運動。 |
|
|
1980年代 |
1980年 |
回台一年,任師大英語系主任。 |
1985年 |
回台,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。次年,主辦「木棉花文藝季」,寫主題詩〈讓春天從高雄出發〉。 |
|
|
1990年代 |
1992年 |
應北京社會科學院之請講學。此為四十三年後首次回鄉,迄今去大陸講學已有十六年,受聘擔任客座教授之大學,包括母校南京大學與廈門大學,已逾二十所。在大陸各省市出版專書也超過二十種。詩文多篇廣泛收入大、中、小學課本。應英國文藝協會之請,與北島、張戎、湯婷婷參加「中國作家之旅」,巡迴訪問英國六大城市。 |
1995年 |
參加母校廈門大學校慶,在中文系和英文系各演講一場。 |
1998年 |
中山大學文學院與中華民國筆會合辦余氏作品之朗誦與研討會,慶祝余氏七十大壽。 |
1999年 |
中山大學聘為「光華講座教授」。 |
|
|
2000年至今 |
2000年 |
散文集《大美為美》列於季羨林主編之《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》,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。 |
2002年 |
參加母校南京大學百年校慶,並在校本部與浦口分部演講。 |
2004年 |
中譯本《不可兒戲》在香港演出,由楊世彭導演,連滿18場。 |
2005年 |
參加岳陽端午節祭屈原盛典,並在汨羅江畔國際龍舟比賽現場,帶領六百學生,面對汨羅江兩岸三十萬觀眾,朗誦新作〈汨羅江神〉。 |
2006年 |
詩作〈鄉愁〉刻石為碑,立於成都杜甫草堂。 |
2007年 |
在珠海、澳門、深圳、常德、廣州、上海、北京各地演講。 |
2008年 |
香港大學、政治大學先後舉辦余光中作品學術研討會。《聯合文學》、《印刻月刊》均出專輯。新作詩集《藕神》、評論集《舉杯向天笑》、翻譯王爾德喜劇《不要緊的女人》均由九歌出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