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篇名 |
著者 |
刊名 |
出版資料 |
出版日期 |
關於香港;我知道得愈多,就愈有感情 訪問盧瑋鑾 |
梁文道 |
讀書好 |
第31期,第22-29頁 |
2010年4月 |
小思真情剖白——漸行漸愛香港情 |
葉翠華 |
百家 |
第6期,第12-29頁 |
2010年2月 |
目錄裡的方法、史識、與地緣關懷——閱《盧瑋鑾教授捐贈香港文學書目》有感 |
黃念欣 |
百家 |
第6期,第30-34頁 |
2010年2月 |
黃昏瞬間天邊的顏色 |
鄺可怡 |
百家 |
第6期,第35-36頁 |
2010年2月 |
小記小思 |
羅繼盛 |
百家 |
第6期,第37-39頁 |
2010年2月 |
尋找香港的身份——重評小思散文 |
司方維 |
城市文藝 |
第四卷 第十二期(總第四十八期),第82-86頁 |
2010年1月16日 |
盧瑋鑾(小思)(64中文) |
小澤 |
悠久見生成 新亞學生期刊2010 |
第8-11頁 |
2010年 |
懷舊是什麼?——讀小思灣仔 |
林樹勛 |
城市文藝 |
第四卷 第五期(總第四十一期),第80-81頁 |
2009年6月16日 |
教師仍是有可為的事業——「五四運動」九十周年前夕與小思老師面談 |
胡渃澧 |
教聯報 |
第七期,第1頁 |
2009年4月20日 |
小思題贈本 |
古劍 |
大公報‧文學 |
C4 |
2008年2月10日 |
作家的魅力——金庸、倪匡、小思書展分享創作經驗 |
林翠芬 |
香港作家 (1998) |
第4期,第3-5頁 |
2006年8月31日 |
凝思靜觀 清淒柔美——小思散文品評 |
倪金華 |
城市文藝 |
第七期(第一卷 第七期),第53-58頁 |
2006年8月15日 |
專訪小思:她追尋香港文學散落的碎片 |
謝曉陽 |
亞洲週刊 |
第二十卷 第二十八期,第48-50頁 |
2006年7月16日 |
念念不忘小思的兩記眼神 |
葉翠華 |
作家 |
總第46期,第116頁 |
2006年4月 |
小思:「我不是作家」 |
賴宇曼 |
作家 |
總第46期,第13-18頁 |
2006年4月 |
凝思靜觀 淡雅柔美——香港作家小思散文品評 |
倪金華 |
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|
2006年第4期,第40-44頁 |
2006年 |
“向小思老師學作文”教學案例 |
朱昌元 |
中學語文教學 |
2006年第9期,第36-38頁 |
2006年 |
小思:一言一行也影響學生 |
陳萍花 |
大公報 |
A21 |
2005年8月25日 |
香港文學守護人 |
陳子善 |
新京報 |
C15版 |
2005年7月26日 |
專訪小思——談香港文學的特質 |
葉翠華 |
作家 |
總第37期,第59-63頁 |
2005年7月 |
小思接「磚」 |
林莫 |
明報 |
D6 |
2005年4月29日 |
人生之旅——小思散文隨思斷想 |
江春平 |
香江文壇 |
總第34期,第39-42頁 |
2004年10月 |
賞月.賞美文 餘光中、小思強力推薦 |
|
明報 |
E2 |
2004年9月28日 |
余光中、小思強力推薦 歷代散文名篇 宋詞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 |
|
明報 |
B4 |
2004年9月19日 |
在春天裡描塑春天——從小思著作初探其教學面貌 |
黃燕萍 |
香江文壇 |
總第33期,第50-54頁 |
2004年9月 |
小思觸摸創意 |
|
星島日報 |
F5 |
2004年8月17日 |
作家專訪 |
|
昕明 迦密愛禮信中學學生報 |
第1-2頁 |
2004年7月 |
小思教我們尋找創意 |
楊淑芬,黃德汶 |
初曉 |
第7期,第16-17頁 |
2004年7月 |
小思《路上談》讀後感 |
余玉珊 |
青果 |
第26號,第45頁 |
2004年1月 |
教育家小思公開演講 |
|
信報 |
P.29 |
2004年1月6日 |
三重身份的互動與拉力——小思專訪 |
周燕明 |
啟思教學通訊 |
2004年第1期,第20-23頁 |
2004年 |
奪傑出教育家獎 小思面斥李國章 「毛病係決策明知故犯」 |
倪清江 |
蘋果日報 |
A15 |
2003年12月9日 |
與香港訂下一種愛恨交纏的關係--專訪盧瑋鑾教授 |
陳芳 |
文訊 |
總號第217期,頁43-47 |
2003年11月 |
小思--腹有思書氣自華 |
|
MARIE CLAIRE |
157期,第224-225頁。 |
2003年10月 |
小思老師談中國文化 |
張爍輝,梁文儀訪問;王劍凡整理 |
大學通識報 |
第3-5頁 |
2003年9月 |
小思訪問之二 知己知彼 融入文學教育中 |
嫣 |
公教報 |
第3096期,第16頁 |
2003年6月22日 |
談生說死 小思的人生路 |
嫣 |
公教報 |
第3095號,第14頁 |
2003年6月15日 |
艱難的信念 |
顏純鈎 |
文學世紀 |
第三卷第四期,總25期, |
2003年4月 |
淡筆濃情說小思 |
施友朋 |
香港文學 |
總第218期,第68-69頁 |
2003年2月1日 |
盧瑋鑾編著書目 |
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20頁 |
2003年1月 |
圓一個「為香港文學史儲材」的夢——盧瑋鑾老師的香港文學研究 |
張詠梅 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4-7頁 |
2003年1月 |
率真、樸素、清幽──小思的創作道路、藝術風格和特色 |
山娘 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12-14頁 |
2003年1月 |
美麗人生──素描小思老師教學之外的一種面貌 |
黃燕萍 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8-11頁 |
2003年1月 |
五、六〇年代香港新詩研究書目 |
陳智德 |
作家 |
第19期,第131-147頁 |
2003年1月 |
小思簡介 |
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20頁 |
2003年1月 |
小思文學及教育語錄 (之一) |
黃燕萍 |
香江文壇 |
總第十三期,第15-19頁 |
2003年1月 |
小思的夢 |
陳浩泉 |
星島日報(美加版) |
|
2002年12月5日 |
苦研廿五年 小思不寫香港文學史 |
陳筱苓 |
明報.星期六周刊(加拿大) |
第378期,第22-26頁 |
2002年11月9日 |
書海求珠——小思 |
|
文匯報 |
C4 |
2002年11月6日 |
以靈心感悟生命 以慧性捕捉靈魂--評小思散文 |
冉彬 |
香江文壇 |
第10期,第37-41頁 |
2002年10月 |
尋尋覓覓.默默耕耘廿餘載 小思致力香港早期文學研究 |
林翠芬 |
跨世紀文化名人訪問錄 |
香港: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,第81-89頁 |
2002年7月 |
從紙本到網絡——記小思與「香港文學資料庫」 |
馬輝洪 |
香港文學 |
總第201期,第35頁 |
2001年9月1日 |
小思作品分析——論彤雲箋 |
劉慶華 |
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——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|
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:中文大學出版社, 第353-376頁 |
2000年 |
小思情到濃時總是痴 |
周文彬 |
世界著名華文女作家傳.港澳與東南亞卷 |
百花洲文藝出版社,第2-54頁 |
1999年9月 |
五六十年代的美元文化與第三種人──試釋李默(秦楚)之惑 |
吳萱人 |
前哨 |
總第100期,第100期,第112-117頁 |
1999年5月 |
藝展局資助出版書刊簡介 |
林翠芬 |
香港書評 |
第6期,第123-128頁 |
|
都市中的一株大樹——讀小思的藝術散文 |
應宇力 |
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 |
總第35期,1998年第4期 , 第74-76頁 |
1998年12月 |
《香港故事——個人回憶與文學思考》,盧瑋鑾著。香港:牛津大學出版社,1996年第1版。vii + 149頁。港幣70元。ISBN 0-19-590028-6。 |
陳惠英 |
現代中文文學學報 |
VOL. 2 NO. 1 , 第162-165頁 |
1998年7月 |
當代舊體詩和文學史--從《追跡香港文學》談起 |
羅孚 |
明報月刊 |
33:9=393 民87.09 頁96-97 |
1998年 |
評《香港故事》 |
鄭瑞琴 |
人文中國學報 |
5 民87.04 頁235-241 |
1998年 |
不雕琢,盡顯真情超凡脫俗巧構思,大膽想像獨具匠心──談小思散文的率真及想像 |
陳亞麗 |
香港作家報 |
擴版號第23期(總第106期),第4版 |
1997年8月1日 |
《香港故事》 盧瑋鑾著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|
|
臺港文學選刊 |
第4期 , 第53頁 |
1997年 |
香港作家漫像 |
李碩祥 |
香港文學 |
第143期,第42-43頁 |
1996年11月1日 |
小報告 |
|
讀書人 |
10月號第20期,第120-125頁 |
1996年10月 |
詩情畫意 雅俗共賞——讀豐子愷漫畫選繹兼談小思散文 |
徐志嘯 |
香港作家報 |
擴版號第4期(總第87期),第2版 |
1996年1月1日 |
盧瑋鑾編著:《香港文學散步》 |
洛楓 |
讀書人 |
1月號第11期,第51-52頁 |
1996年1月 |
朦朧的城市,朦朧的歷史--讀《香港故事》 |
陳永財 |
讀書人 |
19 民85.09 頁47-50 |
1996年 |
部分名作賞析:小思的香港文學散步 |
艾曉明 |
讀書人 |
7月號第5期,第89頁 |
1995年7月8日 |
飄逸清淡的散文家——小思 |
陸士清、林之果 |
香港作家 |
改版號第57期(總第80期),第3版 |
1995年6月15日 |
盧瑋鑾老師專訪 |
記者:陳玉春 范詠誼;整理:范詠誼 |
學文 |
第十九期 , 第11-14頁 |
1995年4月 |
小報告 |
|
讀書人 |
3月號第1期,第118-123頁 |
1995年3月8日 |
盧瑋鑾:真正而誠實的香港文學史研究家 |
古遠清 |
香港文學 |
第122期,第12-17頁 |
1995年2月1日 |
盧瑋鑾:真正而誠實的香港文學史研究家 |
古遠清 |
貴州社會科學 |
一九九五年第三期,第66-71頁 |
1995年 |
好文不厭百回讀——也談小思的散文 |
葛乃福 |
中文自修 |
1995年第8期,第18-19頁 |
1995年 |
香港是否一個文化的沙漠?——小思訪問記 |
|
學生與文學 |
創刊號 , 第13-15頁 |
1994年9月15日 |
小思談文學創作——從這是一種類似榨汁機的遊戲開始、說到補腦良方與視野的多元化…… |
記者:伍光傑(陽光校園) 陳津聖(學生) 彭慧嬋(學生);執筆:伍光傑 |
創作坊 |
第1期 , 第5-6頁 |
1994年8月1日 |
我心裡依然有一片青天--香港女散文家小思及其散文印象 |
範培松 |
文訊月刊 |
61=100 民83.02 頁85-87 |
1994年2月 |
散文家小思 |
陸士清 |
香港作家 |
改版號第34期(總第57期),第3版 |
1993年7月15日 |
香港作家之旅(上) |
王一桃 |
香港文學 |
第102期,第26-30頁 |
1993年6月1日 |
小思女士的散文和現代文學研究 |
黎活仁 |
文訊月刊 |
49=88 民82.02 頁74-75 |
1993年2月 |
一部有價值的史著——評盧瑋鑾的《香港文縱》 |
田本相 |
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|
1993年第3期,第278-280,209頁 |
1993年 |
梁錫華.金燿基.黃維樑.小思 |
|
臺港文學選刊 |
第12期 , 封面裏 |
1991年12月6日 |
行腳與傾聽──小思香港文學散步引言 |
黃繼持 |
香港文學 |
第78期,第51-52頁 |
1991年6月5日 |
台、港女作家林文月、小思合論 |
陳星 |
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|
1991年第1期,第74-82頁 |
1991年 |
不是作家的小思 |
編輯組 |
新宇 |
第二十七期 , 第10-13頁 |
1990年5月 |
香港是“文化沙漠”?——序小思散文集彤雲箋 |
柯靈 |
讀書 |
1990年第7期,第10-11頁 |
1990年 |
街鼓樓風 [散文組第一名] |
樊善標 |
香港文學展顏 |
第5輯,第191-199頁 |
1989年12月 |
「今日做今日事」── 小思對自己的期望 |
羅乃萱 |
突破 |
總174期,第16卷第4期,第16頁 |
1989年4月15日 |
無人不道小思賢——香港新文學史的拓荒人 |
柳蘇 |
博益月刊 |
第17期 , 第4-12頁 |
1989年1月15日 |
像小思這樣的周報讀者——與小思談周報印象 |
主訪:黃子程 |
博益月刊 |
第14期 , 第123頁 |
1988年10月15日 |
光明街 [第六屆(一九八六年)散文組第一名] |
梁世榮 |
香港文學展顏 |
第4輯上冊,第257-264頁 |
1988年9月 |
關於校園教文——餘光中、黃維梁、小思散文印象 |
郭風 |
臺港文學選刊 |
第3期 , 第58-60頁 |
1988年6月 |
小思把什麼放第一位?——訪問作家、學者盧瑋鑾 |
阮海棠 |
陽光之家 |
第24期,第8版 |
1988年2月5日 |
港臺文訊——小思心血結晶香港文縱 |
|
讀者良友 |
第44期,二月號 , 第51頁 |
1988年2月 |
致小思女士——探討當前香港兒童文學的方向 |
陳文威 |
讀者良友 |
第42期,十二月號 , 第49-51頁 |
1987年12月 |
序盧瑋鑾所著「香港文縱」 |
黃繼持 |
星島晚報‧大會堂 |
|
1987年7月11日 |
日本翻譯了小思的作品 |
|
陽光之家 |
第15期,第八版 |
1987年5月1日 |
對真善美的呼喚──小思散文賞析 |
明月 |
星島晚報‧大會堂 |
|
1987年1月23日 |
彩店 [第四屆(一九八四年)散文組第一名] |
胡燕青 |
香港文學展顏 |
第3輯,第207-213頁 |
1986年3月 |
作者簡介 |
|
香港文學 |
第6期,第1頁 |
1985年6月5日 |
作者簡介 |
|
香港文學 |
第5期,第1頁 |
1985年5月5日 |
盧瑋鑾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|
黎活仁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34-35頁 |
1985年3月5日 |
盧瑋鑾訪問記 |
許迪鏘,朱彥容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20-24頁 |
1985年3月5日 |
盧瑋鑾年表簡編 |
朱彥容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25-26頁 |
1985年3月5日 |
試談小思──以承教小記為主 |
黃繼持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27-31頁 |
1985年3月5日 |
淺嚐小思散文 |
林融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36-39頁 |
1985年3月5日 |
小記小思的承教小記 |
黃俊東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40-41頁 |
1985年3月5日 |
小思見深義──從路上談看小思散文 |
冬馨 |
香港文學 |
第3期,第42-45頁 |
1985年3月5日 |
作者簡介 |
|
香港文學 |
第2期,封底內頁 |
1985年2月5日 |
張灼祥、盧瑋鑾對談:「香港的憂鬱」 |
曹綺雯整理 |
素葉文學 |
第24.25期,第57-59頁 |
1984年8月 |
從史學觀點評小思的香港新文學研究──港臺文學研究劄記之二 |
林真 |
新晚報‧星海 |
|
1984年2月12日 |
聯中文社.學習班.小思 |
聯中文社出版秘書 |
大拇指 |
第156期, 第2版 |
1982年5月15日 |
從「認識」小思說起 |
高慧儀 |
大拇指 |
第150期, 第4版 |
1982年2月15日 |
文學四部曲文學講座——小思講如何寫作散文 |
資料整理:鮑國鴻、劉燕萍、鄧仲賢 |
大拇指 |
第144期, 第2版 |
1981年11月15日 |
聽說、我說——小思 |
漠緣 |
大拇指 |
第139期, 第3版 |
1981年6月15日 |
小思<路上談> |
餘敏生 |
中大文社社訊 |
第二期 , 第10-11頁 |
1981年3月14日 |
故鄉的榕樹 (散文組冠軍) |
黃世連 |
香港文學展顏 |
[第1輯],第87-92頁 |
1980年7月 |
二上九龍灣 (散文組亞軍) |
白樂成 |
香港文學展顏 |
[第1輯],第93-97頁 |
1980年7月 |
且聽小思幾句話 |
陸怡 |
青年文學 |
第二期 , 第27-29頁 |
1979年2月 |
揭開七好真面目 |
柴娃娃 |
清秀雜誌 |
1978年10月號,第22-24頁 |
1978年10月 |
訪小思.談中文科 |
訪問:江游、彥容、迅清;整理:江遊 |
大拇指 |
第64期, 第4版 |
1977年10月1日 |
小思回來了 |
|
中國學生周報 |
第1122期,第1版 |
1974年4月20日 |
謝謝小思。 |
|
中國學生周報 |
第975期,第9版 |
1971年3月26日 |
小思轉來三蘇先生「怪論」一篇,說是表示她對近期周報談自殺的反應:論防止自殺會不能救想死之人 |
|
中國學生周報 |
第975期,第9版 |
1971年3月26日 |
小思!趕快提起筆來,撰寫:中國近代史淺說! |
編者 |
中國學生周報 |
第971期,第11版 |
1971年2月26日 |
Just how 長氣 could you be! 第一封信:致陸離再致小思 |
|
中國學生周報 |
第925期,第9版 |
1970年4月10日 |
|